环肥燕瘦的由来与含义
杨玉环赵飞燕打一成语,答案就是”环肥燕瘦”。这个成语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《孙莘老求墨妙亭诗》:”杜陵评书贵瘦硬,此论未公吾不凭。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诗中虽然谈论的是书法艺术,却巧妙地将杨玉环和赵飞燕两位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作为比喻,形容不同风格的审美标准。
杨玉环是唐朝著名的胖美人,体态丰腴,雍容华贵;而赵飞燕则是西汉时期的瘦美人,身轻如燕,据说能在人手掌上跳舞。这两位美女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,一个以丰腴为美,一个以纤细为美。”环肥燕瘦”这个成语正是对这两种不同美态的生动概括,后来也引申为各种事物各有特色,不必强求一致的意思。
杨玉环:唐朝的丰腴美人
说到杨玉环赵飞燕打一成语中的”环肥”部分,就不得不提唐朝这位传奇美人。杨玉环天生丽质,体态丰满,正是盛唐时期”以胖为美”审美标准的典型代表。她深受唐玄宗宠爱,被封为贵妃,在历史上留下了”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”的美誉。
不过,这位美人也有自己的烦恼——据说她有腋臭难题。为了保持体香,杨玉环可谓煞费苦心。她不仅发明了香水,还经常在华清池泡温泉,洗去身上的异味。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,即便是古代顶级美女,也要为保持秀丽付出努力。杨玉环的故事告诉我们,美不是单一的,丰腴也可以是美的象征。
赵飞燕:掌上舞的纤细佳人
杨玉环赵飞燕打一成语中的”燕瘦”部分,指的是西汉美女赵飞燕。与杨玉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赵飞燕身材纤细瘦削,完全符合现代人对骨感美的审美标准。传说她身轻如燕,甚至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,因此得名”飞燕”。
赵飞燕的出身并不高贵,父亲因家境贫寒差点将她遗弃。谁曾想,这个险些被遗弃的女婴长大后竟成为绝世美人。她与妹妹赵合德被称为”两枝花”,后来都成为汉成帝的宠妃。赵飞燕不仅美貌,还工于心计,为了固宠不惜使用各种手段,甚至迫害其他怀孕的妃嫔,留下了”燕啄皇孙”的恶名。最终,汉成帝因纵欲过度死在赵合德床上,赵飞燕也被贬为庶人,郁郁而终。
成语背后的审美变迁
通过杨玉环赵飞燕打一成语”环肥燕瘦”的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审美标准的巨大变化。唐朝崇尚丰腴之美,认为丰满的体态象征着富贵和健壮;而汉朝及以后许多时期则更欣赏纤细之美,认为轻盈体态更能体现女性的柔美。
这种审美差异不仅体现在对女性外貌的评价上,也反映在艺术、文学等各个领域。苏轼用这两位美人比喻书法艺术的不同风格,正是看到了美的多样性。其实,美从来就不是单一的,不同时代、不同文化背景下,大众对美的领会和追求各不相同。
成语的现代启示
杨玉环赵飞燕打一成语”环肥燕瘦”给我们的现代启示是:美是多元的,不应该被单一标准所束缚。无论是身材丰腴的杨玉环,还是体态轻盈的赵飞燕,她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美。
在今天这个追求多样化的时代,”环肥燕瘦”的聪明更显珍贵。它提醒我们接纳不同,欣赏差异,领会每个人、每件事物都有其独特价格。与其盲目追随某种审美潮流,不如学会发现和欣赏不同类型的美。正如苏轼诗中所说:”短长肥瘦各有态”,这才是对美最深刻的领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