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媒体评云南大学未录取备注“直白”:到底是好是坏?

在最近的高考录取经过中,一条关于云南大学的消息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。这所高校在一些未被录取的考生记录中,备注了“总分低,录取额满”,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。有些人觉得这评论直白得很,甚至有点“羞辱”,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方式非常直接,更符合当下社会的诚实反映。那么,这种直白的备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?

直白的反馈引发争议

有考生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录取结局,备注“总分低”着实让人震惊。有人认为,这样的措辞直截了当,然而否过于生硬呢?网友半开玩笑地评论:“不要我就不要我,何苦要加这多少字羞辱‘本宫’!”这么直接的反馈,一下子就引起了热搜。关于这一备注的讨论,引发了网友的两极反应。

一方面,有些人点赞这种方式,认为“干脆利落挺好,社会本来就这样”,直接说明缘故省得误会。另一方面,也有人觉得这样的方式对考生很不友好,尤其是在孩子努力了那么久却没能录取的情况下,直接指出“总分低”似乎有点伤人。这里面显然掺杂着情感的复杂性,直接、诚实与关怀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。

大学招生的透明与关怀

云南大学方面回应称,采用“总分低”这一直接的备注是为了让考生一目了然,明确了解为什么没有被录取。招生办的职业人员表示,这是为了让招生制度更透明,排得上名次就能录取,招满就停。无论是分数或者名额的限制,都是招生的一部分,生动且直白的表达能够让考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。

不过,这样的直白真的会影响考生的心理吗?考虑到其他民族高校通常会在拒信中增加一些客套,感谢申请者的努力,并进行委婉的表达,也许云南大学可以考虑到这一点,在透明与关怀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结合点。

招生新模式的启示

有专家指出,招生其实也是一种沟通的艺术。虽然云南大学的直白备注引发争议,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建设性的思索:招生透明和关怀其实并不矛盾。体系可以考虑在备注中加入更多的细分信息,比如差几分的考生可以收到鼓励,差得多的也可以获得一些建议和改进路线。

对于许多正在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来说,未来的招生方式可能会变得更加人性化。这样,不仅让制度变得更加清晰,也能提升考生的心理体验。否定与肯定往往是并存的,就像高考的录取一样,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始终值得我们关注。

小编归纳一下

大面上看,云南大学的“直白备注”在这次招生中,确实成为了一个试金石。虽然引起了不同的声音,但它也反映了招生经过中透明与关怀的必要性。希望未来的招生职业能够在制度与人性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契机,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这个经过中感受到更多的尊重与领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