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被誉为”葡萄界爱马仕”的阳光玫瑰,如今价格跌到9.9元一斤却仍遭消费者嫌弃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从”贵族水果”到”白菜价”,阳光玫瑰经历了什么?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背后的缘故。
价格暴跌:从300元到9.9元的惊人落差
谁能想到,曾经300元一斤的阳光玫瑰,如今竟跌到9.9元一斤?在四川凉山等主产区,质量稍好的阳光玫瑰市场价已跌至7-10元一斤,电商平台更是低至5元左右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即便价格如此亲民,不少消费者仍表示”9.9元一斤都嫌贵”。
这种价格跳水并非偶然。2015年阳光玫瑰刚进入中国时,批发价高达150元/斤,零售价更突破300元/斤。但随着种植面积迅速扩大,短短五年间全国产量增长近三倍,占国内鲜食葡萄总产量的40%以上。供过于求的情况下,价格天然一路走低。
质量参差:消费者直呼”开盲盒”
价格暴跌的同时,阳光玫瑰的质量也饱受争议。不少消费者反映,买到的葡萄要么甜到发齁,要么失去原有的玫瑰香,甚至怀疑商家使用了添加剂。专家解释,阳光玫瑰本就糖度高,但部分种植户为追求产量滥用膨大剂,导致质量参差不齐。
“以前是尝鲜,现在是开盲盒。”一位消费者吐槽道。质量的不稳定让消费者对阳光玫瑰的信心大打折扣,即便价格再低,买到的可能是不满意的产品,这种体验天然让人”嫌贵”。
电商乱象:低价策略反伤品牌
电商平台的价格战更是雪上加霜。部分商家为吸引流量,将价格压至5元一斤,但低价并未带来销量增长,反而加深了消费者对质量的质疑。”白菜价的阳光玫瑰虽然吸引人,但不好吃下次就不会再买了。”一位水果店主无奈表示。
这种恶性竞争让整个阳光玫瑰市场陷入困境:价格越低,消费者越怀疑质量;质量越差,消费者越不愿买单。最终形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恶性循环。
市场出路:从”量”到”质”的转型
面对困境,业内人士指出,阳光玫瑰必须从”扩面积”转向”提质量”。通过控产提质、绿色认证和品牌化运营,重建消费者信赖。据专家预测,未来优质阳光玫瑰仍能维持30-40元/斤的价格,而低端产品可能面临滞销风险。
“9.9元一斤还嫌贵”的背后,折射出消费者对质量的更高要求。在水果消费日益理性的今天,仅靠低价已难以赢得市场。对阳光玫瑰而言,质量回归或许才是重获消费者青睐的关键。